解析▪新創技術
瞄準廣大近視人口,中醫大卓夙航團隊使用RNAi技術開發新型核酸近視治療藥物
2023-09-12

近視人口在全球各國都不斷擴大,病患年齡也逐步往下。在兒童近視治療上,目前主流的散瞳劑藥物會增加眼部受損的機率,而卓夙航教授團隊使用RNAi技術所開發核酸藥物SHJ002,不但療效優越,也可避免散瞳劑的不良副作用...

由於近年人們大量使用3C產品,近視(myopia)人口及近視度數迅速增加,尤其亞洲更是近視的好發地區,像台灣6年級學童的近視盛行率,就已經從2011年的6成增加到2017年的7成,新加坡更把近視當作國病。預估到2050年,近視患者將從14億人急速增長至47億,佔全球總人口的50%。

近視造成的危害不只是視力受損。隨著近視度數增加,高度近視會導致眼軸增長,引起多種併發症,如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,嚴重的話更可能導致失明。

※中重度近視可能增加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等眼科疾病的發生機率。(來源:生策中心)

近視度數若加深,可能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眼科疾病

在學齡階段,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藥物為長效散瞳劑阿托品(atropine),但這樣治療沒有通過法規單位的核准,而且點藥後瞳孔放大,讓紫外線傷害眼睛的機率增加。至於配戴眼鏡等視力矯正手段,雖可改善視力卻無法阻止近視引起的併發症,也無法抑制近視度數的惡化。換句話說,縱使近視人口規模龐大,市場上卻一直存在學齡階段兒童有效、副作用低的近視治療藥物缺口。

中國醫藥大學卓夙航教授具有深厚的基因學研究背景,一直在進行基因變異與近視間關聯性的研究。他表示,早期團隊的關注重點為個別基因與近視的關係,但與近視有關的基因數量實在太多,關聯性也不明顯;隨著RNAi(RNA interference)技術的成熟,他也轉為尋找更上游、對近視基因控制力更強的微小RNA(miRNA)。

卓夙航解釋,miRNA可以控制好幾個不同的基因,因此利用miRNA治療的概念可以用蓋房子來做比喻,個別基因就是工人,如果一次只使用一個工人施工,進度必然十分緩慢。而miRNA的角色就有如帶領整個工班的工頭,只要能夠掌握miRNA的表現行為,工頭自己就會讓工人各司其職,治療也更有效率。

2012年時,卓夙航團隊使用生物資訊(Bioinformatics)技術,發現miRNA-328序列可調控多個與近視、乾眼症等眼科疾病相關的基因,也確認如果miRNA-328過度表現,會抑制維持眼睛正常發育基因(包括PAX6、FMOD、COL1A1和TGF-β1)的表現,使視網膜細胞增生及鞏膜細胞減少,最終造成近視。這項發現,表明了miR-328的過度表現是造成近視的重要危險因子。

卓夙航團隊使用RNAi技術開發出SHJ002核酸藥物,療效遠勝過低濃度散瞳劑

接著,卓夙航團隊使用RNAi技術,開發出命名為SHJ002的核酸藥物來中和過多的miR-328,讓PAX6等眼睛發育基因正常運作,減緩近視的生成。在小鼠試驗中,團隊以濃度1uM的SHJ002藥物和1%濃度的atropine進行測試,結果顯示SHJ002的療效明顯優於atropine。至於在委託第三方進行的試驗中,SHJ002的效果也與atropine相當。

※SHJ002的團隊自行試驗(左)與第三方試驗(右)結果,顯示療效與atropine相當甚至更優越。(來源:生策中心)

值得注意的是,試驗中使用的1%濃度atropine會造成過強的副作用,因此臨床上使用的atropine濃度只有0.1%(即為一般的低濃度atropine)以降低副作用的傷害,但藥效也會隨之下降,更顯現出SHJ002的療效優勢。

除了療效以外,卓夙航補充,SHJ002在所有的動物實驗,和目前臨床試驗都呈現高度的安全性,也沒有類似atropine的畏光等副作用。卓夙航計畫SHJ002將以眼藥水方式,進入兒童近視治療市場以及成年人的乾眼症市場。

※卓夙航教授(中)團隊獲得第14屆國家新創獎「學研新創–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」肯定。(來源:生策中心)


卓夙航小檔案來源:新創幫網站、卓夙航
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轉譯醫學暨新藥開發研究所 教授
睛航/視航生物醫學集團 創辦人兼執行長
學歷 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遺傳流行病學 博士
哈佛大學 碩士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
經歷(摘錄) 高雄醫學大學基因體醫學科 主任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基因體中心 主任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所 約聘研究學者
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統計遺傳實驗室 博士後研究員
相關專利 (已獲證)台灣:2件,美國:2件,日本:1件,韓國:1件,歐盟:1件,中國:1件
國家新創獎獲獎紀錄 第14屆(2017年):學研新創 – 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
第19屆(2022年):新創精進獎

※系列報導:

※本文由生策中心新創幫編輯群採訪撰寫(口述:睛航/視航生物醫學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卓夙航 執筆:蔣士棋)。如有引用,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。

 

本網站中所有資料(包括影音.文字.圖表.數據等) ,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,如有引用,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。 <完整資訊>
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2 -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(RBMP). All Rights Reserved